未來的工作環境會更方便,支援個人成長和包容各類工作者的空間,不再以意識形態和文化來分高低貴賤。
未來的工作是跨科際的,因為數碼化和萬物互聯,所以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連結不同的學問,用跨學科技能才能完成,越是能跨科際工作,越會受到重視。
未來的工作追求多變的技能,強大的學習能力,樂意適應新環境,所以培育人材,再培訓計劃的工作很受用。未來的工作更重視人與科技的共處,尤其是善用AI,提升人的素質,人的重要性,而非貶低人的價值,將人變成機器。
未來的工作是整個人的結合,包括人的個人生活,工作生活,專業發展,社會生活,家庭生活都會連結成為一個整體,互相影響,全人投入成為人的綜合各部份;不能像過去一樣,各自分割。
AI和機械差不多取代了大部份人的日常工作,所以將來人會珍惜創意性的工作,有情感和善解人意的工作,和策略性思維。這些非一般的工作尤其吃香。
未來的工作更重要是倫理判斷,在科技濃厚(Technology Rich)的社會和世界之中,人的價值是否被眨低?工資是否降價?人與人之間關係是否脆弱?需要更多真實與虛擬的分辨學問,許多倫理判斷的難題,神學家和哲學家不愁沒有工作可以做。
故此,面對未來工作,擴增人類智慧(Augmented Human Intelligence)才是AI時代的工人素質,包括與科技共處,與他人共同決策,共同創造,共同生產。
(摘錄自《AI來了,我還有甚麼價值?》)
撰文:梁永泰
突破書籍作者,著作包括:《AI來了,我還有甚麼價值?》、《品格,成為領袖之前》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