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學校介紹作品《介錯人》和《鐵人1.5》, 分享寫作心得,講座後有一位學生問:醫生的工作應該很繁忙,怎麼還有時間寫小說?要怎樣才能有效分配時間呢?
傳聞達文西的成功秘訣是一種獨特的睡眠方法。他每隔四個小時便短睡十五至二十分鐘,一天總共只睡大約兩個小時,但仍然能夠精力充沛地創作,所以才能身兼科學家、藝術家和發明家等多職,成為可能是最古老的時間管理大師。
然而,這分割式的睡眠方法並沒有科學根據。何況我是睡不夠八個小時就無法正常運作的那類人,我曾經試過捱夜或是早點起床寫稿,結果也是事倍功半。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有着極規律的日常。他每天早上四時起床工作五至六個小時,然後他會去跑十公里或是游水一千五百米,再回到家中看書和聽音樂,每日如是的生活節奏。可惜,我沒有這種自律性,上班的時間表也不容許我這樣做。那麼要怎樣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呢?
老實說,其實我也沒有甚麼獨門秘方,每人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時。重點在於取捨。在平日要上班的日子,寫作只能在上班前或下班後,周末不用工作的話就能抽多點時間寫作。每年的1月,我會把這一年想要達成(或維持)的目標具體地列出來,不止是寫作的目標,也包括事業、家庭、朋友等各方面的目標通通都列出來,然後再按想要達成的次序排列。
當出現一些突發的事情或邀約,或是很想偷懶嬉戲享樂時,我便會問自己,究竟正在做的事與訂下的目標有沒有衝突呢?如果我出席了這個活動,會不會影響我達成目標呢?我的優先次序該是怎樣呢?
自從有了這參考指引,時間便變得更好用。
撰文:永若晴
突破作者,著作《鐡人1.5》。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