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郵輪碼頭 啟德起飛

郵輪碼頭 啟德起飛

  • 02 May 2012
1998年之前,九龍城區不是一座困城,而是香港與世界的連接口。每年有以千萬計的旅客乘坐飛機,從世界各地出發,最後壓?無數樓房的天台,安全著陸在「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一的?德國際機場跑道上。頂上飛機隆隆而過,而樓房底下則是林林總總的食肆,大至馳名酒樓,小至街坊茶餐廳,盡為旅居外地的港人一解味蕾上的思鄉之苦。住在該區的家庭主婦害怕「晾衫竹」舉得大高,會打?頭頂上的飛機;而小朋友則彷彿看著流星一樣,定睛看?飛機一飛衝天,並許下願望:「長大後我要當飛機師!」


此情此景,已然不再,當年繁忙的?德機場跑道,不久後便變成一大片荒地,孤獨地躺在海中心,然而時至今天,希望彷彿重燃。


潛力無限

多年來,隨著政府力竭聲嘶高呼著「十大基建」、「起動九龍東」等口號,這一大片被遺忘的土地終於重見天日,並正式計畫發展成世界級的郵輪碼頭,期望有朝一日能與英國倫敦的金絲雀碼頭、新加玻的濱海灣等知名碼頭看齊。郵輪碼頭首個泊位和大樓預計2013年年中落成,這個水深港闊的港口能停泊世界上最巨型,有360米長,排水量達22萬5千噸的郵輪海洋綠洲號(Oasis of the Seas)和海洋魅力號(Allure of the Seas),而且碼頭旁設有旅遊中心,作為酒店、餐飲、娛樂購物、觀景等設施。


「早前有大型郵輪來港,但尖沙嘴的碼頭不夠大,」GeoTraveller郵輪中心總經理麥秀蘭女士(Keller)搖著頭說:「旅客最終要在葵涌貨櫃碼頭上岸。」葵涌貨櫃碼頭雖則水深,規模大,但始終作為貨運之用,附近旅遊設施不足,離市區又遠,香港如想鞏固,甚至提升亞洲區區內郵輪樞紐的地位,與新加玻爭一長短,啟德郵輪碼頭將是關鍵。


建立世界級郵輪碼頭,最直接的得益者當然是經營郵輪業務的旅遊業,但其實其他如接待、酒店、餐飲、運輸等行業也能從中得益,所以郵輪碼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非限在固定行業,而是跨行業,及至整體香港經濟。Keller投身郵輪旅遊諮詢工作多年,她表示全球郵輪旅遊花費每年以超過9%增長,而香港5年來,每年增長超過一成。根據旅遊發展局資料,2010年香港錄得66萬名郵輪旅客人次,較2009年上升一成;當中的2萬7千人次是港人乘郵輪到海外,較2009年上升三成。「港人覺得郵輪旅遊只適合有錢有時間的退休人士,」她說:「但現今看法改變了。」相對歐美郵輪旅遊發展成熟的國家,亞洲旅客的郵輪旅遊仍未普及,旅客多為年長的高尚階層,但年輕化趨勢已非常明顯,當中一家大小,三代同堂乘郵輪旅遊的為最多;其次一班朋友的也不少,可見郵輪旅遊在香港發展潛力極大。


憧憬無限

從Keller在26樓的辦公室足足20米長的落地大玻璃遠眺,啟德舊機場跑道彷彿伸手可及,看見跑道上方的工程正密鑼緊鼓,吊臂不停轉動,泥頭車在工地上穿梭,燒焊的點點火光還不時閃礫著。「俟?觀塘海傍那一方,」她站起來,指著左方的落地玻璃說:「那兒是第一個泊位,下年年中落成。」循著那方向看,那兒的碼頭大樓已見鶵形,在其之後也緊貼著一大片工程正在動工。舊?德機場跑道實在太大了,令人有點迷失,覺得在工程旁邊,觀塘繞道上的駕駛者會和記者一樣,搞不清對面海到底是紅磡,還是港島北。


眼睛沉醉在美景之中,不願離開,唯有暫且放下禮貌,用側面對著Keller。「我們和一般鴨仔團不同,」她說:「我們的理念重點是富Quality的深度旅遊。」她在訪問前粗略數過,全球大約有180條航線,1800個大大小小郵輪碼頭,她的工作目標,便是幫助客人從眾多獨特風格的郵輪和航線中,挑選合適的給客人選擇。就如最近多了客人查詢有關乘坐郵輪到南極,所以她要讓客人清楚,適合到南極的月份只有九月至三月,而且到達後每次只允許100人登岸等資訊。當然也有人只希望站在甲板上觀賞,不想落船,所以要因應每位乘客須要,與船公司安排妥當。「我們強調旅遊要切合個人須要和Relax,」她笑?說:「客人來到我們的辦公室很多時會和你一樣,憧憬?未來的碼頭而不願離開。」


起動「九龍灣」?

穿過在土瓜灣兩邊滿是陳舊唐樓的馬頭角道,簷蓬和牆身全滴著雨水,好不容易才找到九龍城區區議員楊振宇辦事處的招牌。走到楊議員在一幢唐樓一樓的辦事處,甫坐下,他便問:「這?是不是很難找?」


當年所有飛機離棄了危險、擁擠、陳舊的?德機場;飛到安全、?敞、先進的赤立角機場,然而住在九龍城區的居民卻不會放棄自己的地方,就算因為機場搬遷而面對人流銳減的情況,仍有不少食肆商舖掙扎求存,希冀新的郵輪碼頭將會為整個九龍城區帶來生氣。九龍城區的土瓜灣、馬頭角、九龍城、新蒲崗是香港少數至今沒有鐵路覆蓋的市區,加上馬頭圍道向紅磡隧道方向經常擠塞,這些地區便彷彿與世隔絕,就算有幾幢新建的住宅大廈,也和該區沉鬱的氣氛顯得格格不入。幸好,政府有意興建沙中線鐵路,由大圍開始,貫穿九龍城區,穿過維多利亞港到灣仔會展,並以金鐘為終點,希望以鐵路帶動九龍東,並配合其他建設和規畫,打造成香港新的中心商業區。居民則盼望此舉有助改善交通和居住環境,但對於啟德郵輪碼頭,作為民選區議員的楊振宇,卻有另一番看法:「政府將?德碼頭畫為『起動九龍東』的一部分,但事實上九龍東的區民卻得益甚少。」


為了配合啟德碼頭,政府銳意在九龍城區興建單軌列車,接載旅客和居民往返?德與觀塘和九龍灣,但政府一直以建築老舊和私隱度為由,不願將鐵路伸延至馬頭角和土瓜灣等舊區。為此,區議會曾經和政府討論,並建議將單軌鐵路由九龍城碼頭伸延、經偉恆昌新村、旭日街、海心公園,直至紅磡海逸豪園,那些地段避開了舊樓和解決了私隱度問題。「但政府還是一次又一次彈回之前的方案給我們,」他說:「倒不如將口號改作『起動九龍灣』吧!」


希望還是失望?

無可否認,郵輪碼頭或多或少會為九龍城區帶來生氣,舉個例子,不久前有酒店在土瓜灣落成,該區便多了旅客,為區內飲食業雪中送炭。然而一個世界級的郵輪碼頭在旁,就會像當年的機場一樣,「養起」九龍城區嗎?「除非交通方便,」楊議員說:「否則旅客難以過來。」當年九龍城,五花八門的食肆林立,除了借助機場之近,更有賴交通方便。那時候?德機場客運大樓有行人隧道和行人天橋連接,旅客只需步行數分鐘便可到達九龍城,而按照至今單軌鐵路連接沙中線的方案,旅客到九龍城可要拐一個大彎。「奪了九龍城區的大片土地,」楊議員說:「居民所得的卻這麼少。」現今想想九龍城的有名餐館,只餘下「創發」、「黃珍珍」等,對於郵輪碼頭的落成,居民始終不敢過於樂觀,深怕郵輪碼頭只是一座豪華「孤島」,當世界各地的旅客上岸之後,立即乘車乘鐵路到達尖沙嘴、中環、西九等地,遺下毗鄰的九龍城區,將居民的希望變做失望。


鄰近啟德隧道馬頭角出口處,是由十三條小街道組合而成的「十三街」,街道左右全是超過50年樓齡的舊樓。由於業權複雜,難以成立業主立案法團,加上街道狹窄,物業之間難以騰出空間作改善環境或重建之用,所以日久失修,外牆剝落,鋼筋外露的空間,只能容納增值能力低的行業,如車房,便有超過一百間。「以前不是這樣的。」楊議員說:「以前『十三街』住滿了在機場工作的人。」當日因為這?鄰近機場而搬來的空中服務員、地勤人、食肆職員等,也因為機場搬遷而各散東西,而人去樓空的建築,變成夕陽行業苟存的藏身之所。「話雖如此,」談了這麼久,楊議員終於面露笑容說:「我們希望郵輪碼頭能夠再次吸引年輕一輩搬到這裡,除了方便就業,更為九龍城區帶來活力和朝氣。」


今天,家庭主婦可以無所顧忌地在天台晾衣服,居民和議員不斷與政府商討如何改善九龍城區。如果新一屆政府真的如競選前承諾,與全港市民齊心協力,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說不定昔日繁榮的九龍城能夠重現,也為小朋友的作文題目立下題材:「我的志願是做郵輪船長!」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