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陳裕光 虛實之間

陳裕光 虛實之間

  • 17 Feb 2012
陳裕光用《My Way》總結過去經驗:「我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過程經歷很多不同的抉擇,例如捨棄規劃師一職,走去做生意;離開加拿大的安穩生活,回來香港接受挑戰,但我走得稱心。」
陳裕光用《My Way》總結過去經驗:「我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過程經歷很多不同的抉擇,例如捨棄規劃師一職,走去做生意;離開加拿大的安穩生活,回來香港接受挑戰,但我走得稱心。」
陳裕光用《My Way》總結過去經驗:「我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過程經歷很多不同的抉擇,例如捨棄規劃師一職,走去做生意;離開加拿大的安穩生活,回來香港接受挑戰,但我走得稱心。」
陳裕光用《My Way》總結過去經驗:「我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過程經歷很多不同的抉擇,例如捨棄規劃師一職,走去做生意;離開加拿大的安穩生活,回來香港接受挑戰,但我走得稱心。」
2011年,他引起很多話題。身為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的大家樂主席陳裕光,提出以剋扣員工原有的飯鐘錢來減低工資開支,激起全城公憤和罷食。面對通脹和工資增加的壓力,繼續調高食品價格,不禁令人好奇,大家樂要轉型?不怕客人流失?不理民間疾苦?在負面的波濤下,他一直前進。


看不出已年屆六十歲的他,即將卸任首席執行官一職,由他的舅仔、現時行政總裁羅開光接手,他續任主席職務,由日常管理轉至負責策略性決定及市場開拓工作。以樹立身、銅錢處世作為宗旨的他謂:「根穩任從枝葉落;內方尤要外邊圓,就是這樣面對,毋需擔心,好多時候是笑看風雲,心境很重要,所以我經常年輕。」


與大多數家族式管治的飲食集團一樣,陳裕光於1984年加入由外父創辦的大家樂集團,零餐飲工作經驗的他,卻成功帶領集團上市、進軍內地、收購食肆,擴張飲食版圖。由當時本港不足30家分店到現時逾200間食肆,全球經營逾590個單位,員工人數高達16,000人,陳裕光無疑成了商界成功領袖。


哪管高低起伏,他所走的路都是自己選擇,就像60年代Frank Sinatra《My Way》這支他心愛名曲,他翻譯的一句歌詞:「硬闖前路,絕不迴避,我規劃過每一段路段。」(And saw it through without exemption, I planned each charted course)


擴闊眼界 規劃師到餐飲掌舵


踏進第五代設計的第一城分店,甫見陳裕光,忍不住說句:「好耐無見,陳主席」,想不到他記得:「好似一兩年前見過面。」是的,因為舊公司的關係,每季都會跟他碰面,印象中的他溫文爾雅,開會比原定時間早到,會議上喝白牡丹或普洱茶。從沒想過由過去負責招待,變成今天的同檯暢談,大概是他訪問經常提到的一句「擴闊視野」。


「做人又好,企業自存又好,最重要有明確的目標。我們釐訂自己的戰場,不是快餐業,而是整個飲食業。正如工作,如果只是某行業的一份子,你未必能擴闊視野,要有宏大的視野,才能穩立於社會。」


虛心體驗 洗碗裝嵌清潔

名校出身的陳裕光,家人都是專業人士,有律師有工程師,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他選擇修讀社會及政治學學士、城市規劃碩士這些「學以致用」的專業學科。沒有家庭負擔、有學歷又學貫中西,與「基層辛苦工」扯不上關係。但原來外表斯文他在加拿大留學時,曾經在工廠、老人院和火車上打過工。


「當時搵工難,加上技能不多,只能當低收入的暑期工,在老人院做清潔和照顧老人、在火車上洗碗、在工廠裝嵌大型機器。明知不是終身事業,但體會深刻,例如知道如何與長者溝通相處、了解洗碗的工作環境、有多繁重和厭惡等,對日後管理工作好有幫助。」


畢業後,他在加拿大當了六年城市規劃師,回港後,又加入政府部門做了兩年規劃工作。「做城市規劃,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人可以晉身公營機構,但規劃工作是長?與緩慢的過程,我問自己是否做一世公務員?商營機構會否較適合自己?」因為家庭背景,他於1984年加入了大家樂當企業策劃顧問,由城市規劃轉戰飲食戰場,主力籌備上市,結果,短短一年多他帶領集團成為本港首家上市的飲食集團,並逐漸將西方管理學引入華人企業,如目標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 MBO」,按員工職責來評核表現;推行「Q-Shop計劃」,嚴制品質控制標準,統一出品。


實事求是 逆境吸納人才

逆向思維是陳裕光的致勝之道,在香港,經濟和股市的表現向來對本地食肆的生意有影響,當經濟好、股市大升時,高級食肆客似雲來,一旦經濟差、股市大跌,市民便轉往價錢較低的食肆消費。因此,在經濟不景時,本地快餐行業往往是受惠者,正如大家樂在他帶領下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症的低潮都轉危為機,堪稱逆市奇葩。


「經濟不景時要加速發展和投資,提升員工質素,因為市道興旺,請不到高質素人才,但1998年金融海嘯後,我們聘請了不少大學生做前?主任或管理崗位,他們有些來自港大、中大,負責樓面和管理工作,要掌管分店40、50員工,當中很多人比他們年長,對年輕人來說很有挑戰性。」雖然今年將招聘100名大學畢業生,任職中層即主任至副經理級,起薪點逾萬,但他慨嘆:「這一兩年好難請到大學生,今年金融業寒冬,不排除有些人選擇投身服務業。」


餐飲業前線基層員工流失高企,特別是最低工資增加後,部分崗位如洗碗工及清潔工,變得難以請人,需要提高薪酬待遇,「現時28元無可能請到人,需要調高至40、50元,甚至會衍生新工種如中央洗碗,但我們暫時未實行。」然而,對樓面餐飲從業員而言,卻有長遠的事業發展機會。「三至五年前?經驗,已可達到經理水平,現時的業務經理、地區總監等,都是由當年的樓面侍應、收銀等基層崗位做起,其他行業工作五年,都未必能做到分行經理,晉升機會和培訓是這一行吸引人才的條件。」


「子女又好,同事又好,耳濡目染好重要。」管理員工和子女有一套的陳裕光,認為說道理不及身教,他不違言:「靠把口教道理是低層次」,一有時間,他便爭取與家人吃飯和旅遊。「有時自己不以為然,不知道自己的言談舉止影響他們成長和事業取態。以往星期日我會帶子女去巡店、行地盤,我當作消閒,他們卻在過程中發掘到工作的樂趣。」雖然子女沒有繼承衣缽,但印象中他的兒子Robert與父親一樣溫文爾雅,不靠父蔭,自己創一番事業,他笑言:「他在深圳做麵包,都是做民生業務,女兒是室內設計師。」


實際磨練 享受無中生有

1989年39歲當上行政總裁,1997年兼任主席的陳裕光,提到最難忘的1990年代,是他最滿足,也是最失意的歲月。1989年正值六四民運,隨?公司董事和同事紛紛移民外國,軍心動搖和人才流失對企業是重大打擊,為增加內部信心,他仿效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名句:「發展就是硬道理」。主要經營連鎖式快餐業務為主大家樂,在他帶領下開展連串收購合作計畫,包括阿二靚湯、一粥麵、意粉屋、利華超級三文治、稻香集團等,以及承包機構飯堂與食品製造及分銷業務。


「做生意,就是生動的意念,創意的工程。」陳裕光享受由無到有的過程。「收購合作不是盲目,對方須抱持同一理念。我們掌握一百元以下的消費意識形態,所以,收購的都是低於人均一百元消費的食肆,同樣追求的是大眾化市場,非求高利潤做大客。」大家樂在香港是「日常生活」,然而,內地則定位為「生活品味」,走中高檔次。


「當時的廣州、上海和深圳,還未意識到甚麼是快餐,內地一個飯盒賣5、6元,我們賣20元,已經很大落差,所以消費的都是前來拍拖、傾生意的人。食材方面供應,都是進口貨,因為當地缺乏優質牛肉和豬肉,加上內地的文化差異,對服務業看法未成熟,需要大量投資於人才培訓項目。」隨?內地投資達1.6億元人民幣的中央食品產製中心今年投產,他期望2014年內地分店數目可由目前近100家增至一倍。


虛懷若谷 笑對外界輿論

港人外出用膳多,快餐服務需求大,無分淡旺季的快餐店,每天有早、午、下午茶及晚市,沒有下場時段,客人往來不斷,相對於酒樓的高昂租金、水電煤氣費用,快餐店成本較其他食肆低,理應是以最低成本賺盡利潤,為何卻持續加價?陳裕光解釋因兼顧客人接受程度,加價策略很克制。「去年牛肉和豬肉格價升兩至三成,有牛肉和豬肉的食物才加價,普通的早餐不會加價。加上今年持續面對『三高』的嚴峻情況,高租金、高人工、高食材,加價是唯一出路。」而事實上,不只大家樂一家快餐集團調高價格。


規劃出身的他坦言:「以前幫政府做事,很多時候需要協調政府和市民利益,以及不同團體的立場。做生意一樣,要協調顧客、員工和股東三方面的利益,達到共識才最重要。」經常被外界批評刻薄又賺到盡的他,除了笑看風雲,如何處理日常壓力?「我嗜好不多,不打高爾夫球,只愛看書、健身、游泳等孤獨活動,偶然一個跳兩次社交舞,任何一個嗜好,當你集中精神,自然就減壓。」


虛擬時代 宣揚普世價值

愛書人陳裕光最近閱讀「現代營銷學之父」Philip Kotler著作《marketing3.0》,當中提到這是一個市場營銷的3.0新時代,他套用於餐飲業身上。「1950年是以產品管理為主導的1.0時代,客人重視產品本身的受歡迎程度。1980年步向以顧客為核心的2.0時代,客人要求整體服務體驗,包括裝潢與環境整潔度,而不只限於果腹。現時則是3.0網絡時代,客人逐漸追求企業責任與普世價值觀,包括環保、保育與公義,例如留意產品是否公平貿易、裝修用料是否環保,銷售關係由維繫客人變成為善世界。時下一代搵工未必看高人工,而視乎企業的經營理念與其價值觀是否相同。」


這些社會普世價值,正好反映在其分店的第五代設計上。餐飲行業有句話:「三年翻一翻,五年一大翻」,翻指「翻新」,除了出品與服務,優質環境是吸納客源的關鍵之一。城市規劃出身的陳裕光十分講究分店的裝潢設計,由雲石櫃檯、舒適軟座椅、悠閒音樂、書本加照片裝飾,他要宣揚的,不是一種美學,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整體氣氛都由簡樸物料構成,檯面的溫馨提示,鼓勵人響應環保生活。牆上的旅遊景點相,提醒人們努力保育,才能將建築物的歷史和文化流傳後世。」


沒有虛度 繼續走他的路

餐飲業是一盤大生意,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去年本港食肆總收益有近840億元,當中快餐店收益有141億元,陳裕光指出:「大家樂1986年上市時,快餐約佔餐飲業7%,現在則佔20%。其他已發展國家如日本和美國的快餐店佔整個餐飲業分別有30%及50%,但香港僅佔兩成,因此快餐業仍有發展空間,特別是專門式快餐店的湧現,如牛肉專門店、粥麵店這類。」


2012年飲食業更加嚴峻,經濟前境不明朗,出口數字滑落,影響勞工市場與市民消費意欲,人工高企兼難請人,他透露唯有透過投資中央廠房,提升生產力,除了今年開幕的內地廠房,目前火炭的廠房,將遷移至大埔工業村,預料於明年將建成。60歲仍雄心壯志的他明言,最大心願延續本地餐飲市場的領導地位,計畫今年香港與內地分別增添20及30家分店,聘請800至1000名職員。「上市時我們佔本地餐飲業的1%,現時5%。長遠盼增至10%,希望每10名港人有1個光顧我們。」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