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PDF
網上揭頁版
iPad高清版App Store下載

 
 
 
目錄 < 返回首頁
掌握專家智慧鑰匙 打開海外升學之門
愛在山林 - 林超英
千鈞重負 - 何國鈞
發起「皮」革命 突破傳統自創品牌
兒童行為治療師 讓子女自主
地中海風情畫 華倫西亞
「山地王」翻山越嶺 挑戰爬坡極限
當代水墨山河 - 何鳳蓮
職場Q&A - 化驗師、藥劑師 專業資格 不可或缺
個性全面睇 - 我可能不會愛你
職場升呢 - 健康使用智能手機
智富增值 - 專業知識與生活技巧
課程速遞
書評
推介課程總覽



碩士 More
Accounting and Finance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PolyU Faculty Of Business

Executive MBA Programme
Tsinghua - INSEAD

MA in Communication
HKBU-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學士
建造工程項目管理(榮譽)理學士
港專

文憑
A Levels
Lincoln Minster School

IB, English & US Test Prep
Arch Education

證書
PMI / PMI-ACP / 職埸溝通技巧 免費工作坊
informatics

全方位IELTS備試班
Wall Street English

其他
Cardiff Sixth Form College
Global Education Group

海外升學 More
Guardianship Services
Icon Education

美國升學服務
LITZ USA Student Service

英、澳、紐中學講座,英、澳醫療課程講座,澳洲藍山酒店管理學院
Academic Link Overseas Studies Centre

本地教育制度及水平為人詬病多年,令不少家長都渴望盡早送子女負笈海外,一方面接受彼邦優質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讓子女擴闊眼界,為未來鋪路。但是,海外升學這道門是不是人人都懂得如何打開?又是不是任何學生都適合飄洋過海上學去? 如屬雙重特殊資優生, 如果子女屬於「非一般」的學童,面對留學或留港,該如何選擇?今期我們邀請了多位專家暢談海外升學的種種問題,這條開啟將來的金鑰,拿穩了。

負笈海外非外遊 先求知以策萬全

在傳統社會中有一種觀念,就是家長全權控制子女的所有選擇安排,不但外人無權過問其「家事」,子女本身也像是身不由己,「要你行就行,走就走」,讀甚麼學校修甚麼科以至擇業婚嫁,均由家長主導。幸好,時移勢易,現代的家長相對開明,即使部分被冠以「怪獸家長」之名,願意跟子女有商有量的家長還是比較多。而到外國升學是人生的一個轉捩點,影響子女的身心成長以及未來發展,故此不能掉以輕心,更不可隨波逐流。

首要考慮:子女切身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詠和海外升學顧問市場總監李斌(Benny)表示,「家長決定安排子女到海外升學前,首先要了解子女的想法,例如子女是否希望到外國讀書,絕對不能夠一意孤行。」他認為家長應該根據子女的性格,決定甚麼時候到海外升學,「如果個性較獨立的話,初中便可出國;但如果性格較依賴,可能要高中才適合。」

Mark Wallace是Lincoln Minster School的校長,他一矢中的,道出重點:「第一個要考慮的,一定是安全問題。」每一個國家、城市的治安如何?當地學生對華人學生有沒有歧視?氣候是否難以適應?有沒有傳染病流行?甚至是否被恐怖襲擊陰霾籠罩?上述問題,均會直接影響人身安全,故此在準備階段做足資料搜集、留意時事新聞,絕對是不可或缺。

麗斯美國留學中心總監鄔慧潔(Kitty)則從實際角度出發,提出家長應先考慮子女的成績如何。她以美國一些私校為例,「如申請人的校內成績不達Top 10,就根本無法選擇這類學校。」換句話說,不是付得起學費便能叩門成功,校內成績以至語言能力考試的成績,是不少國家入學的門檻。Kitty補充,「美國有眾多類型的學校,無論是私立中學或政府中學都有不同的收生條件,譬如有些私校對學術成績要求高, 申請人需要呈交SSAT和TOEFL成績,並要連同作文和學校推薦信等。」因此,她認為家長決定安排子女赴美升學,首要考慮是子女的成績是否符合心儀學校的入學要求。

先了解 再安排
儘管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互聯網提供了大量的海外升學資料,幾乎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但上網購物,產品到手時也會不似預期,更何況是動輒以數十萬元供子女到外國讀書?因此,Benny認為家長需要對海外升學有一定了解,不要道聽塗說而留下主觀印象,「盡可能先安排子女參加遊學團,讓子女預先了解外國的生活文化,亦可帶同子女親自到當地了解情況。」他又指出,家長需要協助子女消除對海外升學的誤解,「例如加拿大的冬天的確是較寒冷,但其實當地室內裝有暖氣;亦有不少同學擔心難於交友、英文不佳等,其實當地人知道英文並非我們的母語,不會期望我們會說得極流利。」

Mark Wallace則認為,家長必須了解各學校的校風、成績及教學理念,從而作出合適的選擇,「當然,家長還需要考慮學費預算,以及子女畢業後的出路。」對此Kitty亦表示同意,「費用問題當然十分重要,因為美國學校的學費差異可以很大,政府中學每年學費連住宿約十多萬港元,私立中學則可能要三十萬至五十萬港元不等。」至於出路問題,Benny回應了Mark Wallace,「我同意家長必須與子女一起商討未來出路,再決定選擇去哪個國家,例如子女想讀會計、工程等傳統科目,可選英國;如子女想走創科、科研路等,則可考慮加拿大、美國等。」

按科目找對國家,鎖定心儀學校,再實地考察當地環境,深入了解學校情況,之後盤算經濟開支等安排,這樣總比隔山買牛、瞎子摸象,妥當得多。

雙重特殊資優生 海外升學尋出路

一般學童要計畫升學安排,家長需要考慮的已經不少;如果是「非一般」的學童,例如雙重特殊資優生(Twice exceptional),把他們送到海外是不是比起留在香港理想?近年,本港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數目大幅增加,香港及英國註冊教育心理學家沈李以慧博士指,SEN學生分為八大類別,當中以讀寫障礙佔的比例最多,估計每一百名學童中,有十個學童有不同程度的讀寫障礙;專注力不足的約有百分之三至五;有自閉傾向的約有百分之一至二。她指,「SEN學生當中,有百分之二同時為資優,即雙重特殊資優生。」

由於雙重特殊資優生的「情況比較與別不同非一般」,身為家長的多會考慮送他們到海外升學。沈博士表示,每個雙重特殊資優生的能力及成熟度都不同,而且要視乎不同國家及學校提供的支援等因素方可作決定。她指加拿大、紐西蘭及澳洲實踐融合教育十分成功,「這些國家的理念,是尊重每個人的價值,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願意投放資源作調適。例如患讀寫障礙的學生,他們考試時可利用電腦的讀屏軟件、語音輸入等方式作答,甚至有人代寫;老師的心態也十分正面,會發掘及欣賞學生獨特的才華,對他們予以肯定,令他們更有動力去克服自身的困難。」

坦白勝隱瞞 可獲更多支援
沈博士曾為不少雙重特殊資優生提供評估及輔導服務,當中有不少成功到海外升學的個案。其中一名女生在繪畫方面具有突出才華,但因為情緒問題造成人際交往的難題,沈博士謂,「香港的學校重視成績和學生的合作度,該女生當時在學校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諒解,心情十分低落,後來她到了外國升讀寄宿學校,老師鼓勵她參與全國性海報設計比賽,並贏得冠軍,令她的自尊心大大提升,亦認識到新朋友,情緒問題不藥而瘉。」但她指,海外升學非萬靈丹,如子女患情緒病,家長應先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學生失去家庭支援,倍感孤單,不是送去外國便甚麼事情也可以解決。」

她又建議,如雙重特殊資優生的家長有意送子女到外國升學,應向外國學校坦白說明子女的情況,方便學校了解是否能支援學生需要,及發展他們的長處。此外,家長應實地視察學校的教學情況,確保學校的教學與支援與說明相符。

提升心理質素 重燃學習熱誠
香港對資優讀寫障礙生的學習支援不足,令他們在學習道路上屢遇挫折。二十一歲的Raymond,智商達一百二十六,同時患有讀寫障礙,早在小學時已發現難以追上學校課程,後來每遇考試甚至選擇放棄。中六時他到了加拿大Landmark East School讀書,該校是一所專注教授學習障礙學生的寄宿中學,全校只有四十五個學生。Raymond的母親笑言,「他在香港科科都考得很差,但在加國科科都有七十幾至八十幾分!同時老師對他的評語也很正面,認為他表現投入、勤力和學習態度良好,情況與在港讀書時恰恰相反──這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或許是心理質素得到提升。」她又指,學校老師除有足夠時間和耐性關顧他的需要外,還有所需的教材和有效的教學方法,相比下,香港的特殊學校也無法做到。

海外升學對Raymond最大的得?就是尋回自信,找到自已的路向,再次對學習生活充滿憧憬,身為母親的此刻不無感慨:「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JobMarket求職廣場》出版人及行政總裁陳筱芬教育博士一直有關注Raymond的情況,加上對資優讀寫障礙生這個課題素有研究,歸納了以下幾個重點給家長參考:

1.學習障礙有分類別:
某些學生只是對中文有讀寫障礙,如家長能負擔,轉到本地國際學校後,至少不用接觸太多中文;如果子女的讀障在語文學習上,包括中、英文都有難度,就要充分評估子女的問題,慎重了解海外學校的教學方法能否達到學習目標。

2.學習障礙混合其他行為問題:
有部分學障生同時是資優生,有過度活躍(ADHD)、專注力不足(ADD)等行為,過度活躍或專注力不足的學生要長期服用藥物十分普遍。他們部分有社交和自理能力問題,引致自信心低落。所以家長要考慮孩子適不適合出國,以至出國後能否過獨立生活。

3.高中以後決定是否出國:
資優讀寫障礙生在港一樣有機會找到合適的學校和學習方法,若得到學校的接納和家人的支援,情緒上穩定後,他們在學習上會有進步,所以不妨在高中時再決定是否出國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