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四成文憑試生有意北上 調查:多首選大灣區院校
文憑試進入倒數階段,應屆考生備試之外,升學部署亦備受關注。學友社調查發現,四成四受訪考生有意到內地升學,其中一成半人有較高意願,更看重內地發展機遇與升學機會,大部分人首選前往粵港澳大灣區。有升學專家指,內地屬於「性價比」高的升學選擇,建議學生應抱持開放態度,全面掌握及分析升學資訊;對於疫情為文憑試帶來變數,建議考生專注於可控的事情上,在壓力下保持學習動力與健康。
學友社一月成功於網上訪問逾二千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了解他們赴內地升學意向。結果發現,對內地升學有意願者達四成四,其中一成六人意願較高,近三成則表示稍有意願;有意北上升學的受訪考生中,領取全額書簿津貼及綜援比例較高,反映他們家庭經濟環境有限,同時倘父母來自內地、自己於內地出生、曾於內地生活等,與內地聯繫較密切者,亦較傾向赴內地升學,他們普遍關注學業成績、學科選擇、院校知名度、學歷與專業資歷認受性等因素。升學目的地方面,近七成人首選考慮大灣區,其次為京津及長江三角洲地區。
籲多接觸升學資訊
至於其餘五成六無意北上升學的受訪考生,調查發現,他們較少與內地接觸,包括近年未曾前往內地,亦因社會、政治、文化及學習環境等差異而卻步。應屆考生盧同學有意報讀上海或武漢的大學,她預計文憑試六科考獲二十五至二十六分,在港無緣入讀醫科,如本地未獲心儀的社會科學課程取錄,便會北上升學,「始終內地與香港未必一樣,擔心學習比較辛苦。」她坦言對返港執業有疑慮,不排除畢業後留在當地或大灣區發展。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內地大學學費較海外以至本港自資院校便宜,加上本地與內地有學術及專業資格互認安排,有一定認受性,形容是「性價比」高的升學選擇;建議中學日後多安排交流活動,增加學生了解內地,「疫情下是做得少些,其實可多辦綫上交流,甚至是網上考察。」他建議,學生以開放態度接觸不同的升學資訊,全面分析並配對個人興趣與發展,「如不掌握的話,升學選擇往往有所限制。」
學友社推支援服務
新冠疫情肆虐,為文憑試增添變數。吳寶城坦言,無論文憑試延期抑或取消、考生如快速檢測呈陽性而無法赴考、考期密集影響休息,以至現時備試階段須在家「孤身作戰」等,令應屆考生倍感擔憂;建議考生不宜想太多,眼於可控的事項上,「既然未知的事控制不了,只能做好自己,最重要是壓力下保持學習動力與身心健康。」學友社即日起推出多項支援服務,包括免費開放歷屆模擬試試題、網上義教溫習班,並加強學生專綫(2503 3399)服務,為有需要的考生及家長輔導及提供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