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爺火燒百五億
財爺曾俊華,一個媲美財神的尊號,在最近的一份《財政預算案》送給了僱員再培訓局(ERB)一隻原價150億,會「生金蛋的鵝」,期望150億元注資以種子基金形式每年得到可觀回報,生下「金蛋」,以「金蛋」供養ERB。但是,「金蛋」價值每年不同,算上去不夠供養ERB,又規定不能宰了「鵝」來吃,隨時要捱餓。
到底財爺送這份厚禮的背後有甚麼花招要耍?
恆隆地產董事長陳?宗於7月16日的「香港發展論壇研討會」公開說:「我知道我們的財爺就不想用錢。我不知道為甚麼。歷史會證明,是一個香港大的大問題,甚至說得白一點是大罪人。」當時身在廣州的財爺曾俊華向傳媒輕輕一笑,回應說:「非常之沉重,但我們當然歡迎香港市民對我們鞭策,對我們各方面批評。我希望他可以提出具體的事項,如有具體提議,我們願意探討。」說到底,陳?宗還是沒有提供具體的提議,只是稍後回應說:「如果『應使則使』就不是大罪人;如果『應使不使』,就是大罪人。」
財政預算案於2月27日發表,相隔近5個月,財爺才由被譽為「堅實」「梁粉」的陳?宗「判罪」,背後有否甚麼政治訊息須由陳?宗轉交,在政府間的回應皆是「合作無間」。當然,財爺並不「畏罪」,其後發表名為《錢不是萬能》的網誌,寫道:「大家的分歧,只是甚麼是『應使』?那些是『不應使』?」並再三強調自己「審慎理財」的理財哲學。
財爺初時估計上個財政年度會有85億元赤字,豈料結帳後發現原來是667億元盈餘,即多了共752億元讓他花。可能庫房突然「水浸」令他一時心慌,不知應該將「水」「倒」去哪兒,於是心生其中一計,一次過注資150億到每年只花8億的僱員再培訓局(ERB)。要知道教育是政府開支最大的政策組別,超過經常開支的五分一,才630億元,對ERB的150億注資屬非經常開支,已是它的四分一;再者,整份財政預算案非經常開支是1487億,ERB已佔了超過十分一。究竟ERB何德何能,突然得到此筆巨款?「如果不注資150億,他(曾俊華)的盈餘豈不更大?」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向記者說:「這是一種財技。」按此說法,那150億非ERB之所需,只是財爺其中一條的「去水渠」。
不能「食穀種」的種子基金
如果認為那150億的注資是百分百的不知所謂,其實是有欠公允的,因為ERB的主要收入來源一直依賴俗稱外傭稅的「僱員再培訓徵款」,由僱主每月付400元所支持,但於2008年8月至今豁免徵後,ERB於該年度的總資金及負債有45億多,而根據ERB《2011-2012年度年報》所示,總資金及負債只剩約29億元,而因為特首於《施政報告》宣布撤銷此徵稅,即是以現時年花8億元的速度,不出三五七年,ERB就無錢可花,所以財爺才決定注資150億,說:「長期支持該局的工作。」
然而,注資雖不是十足的不知所謂,出發點仍然是好的,但仍有不少受爭議的地方。首先,150億是以種子基金形式注資,即不可「食穀種」,一定要透過投資取得回報作開支,注資作用並非將ERB打造成超級「培訓進修學府」。ERB期望回報有5厘,才得到7億5,000萬和其他少量收入以僅夠開支,但當經濟波動,回報得不到5厘,ERB便要蝕錢了,使投資本金下降,造成回報減少的惡性循環;其次,注資的錢不能靈活運用,為何不對ERB的使費轉以經常開支支出,150億交由金管局作策略性投資,而要ERB冒市場風險?所以李卓人所說的「財技」並非空穴來風,財爺的注資政策亦恍如自嘲地反問了上文自己所說的分歧:「甚麼是『應使』?那些是『不應使』?」
財爺親手埋下財政危機
「不可以食老本,一定要透過種子基金得到投資收益,用來支付使費。」ERB行政總監吳家光表示如果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應有5厘回報,即7億5,000萬元,加上少量學費收入、其他收入等共數千萬元的收入,應可剛剛應付每年約8億元的開支,他繼續說:「我們的『私己錢』也有10多億,來臨5、6年應該沒有問題。」
短期的財政問題可能沒有,但既然財爺以非經常開支巨款作種子基金形式注資,其實即是想「買斷」對ERB的財政責任,讓ERB拿?大水泡在投資市場的怒海中浮沉。根據美國經濟學家Orley Ashenfelter的「Ashenfelter’ dip」所指,工資減少愈多,接受培訓的機會成本就愈少,個人接受培訓的機會就愈大。吳家光坦言,這8億元的開支只是現時經濟環境較好時的使費,當經濟轉差,多了人失業或怕飯碗不保,對ERB的課程需求便會上升,使營運成本增加,即是使費升跌與經濟環境相逆;更可怕的是,經濟差,同時意味?投資回報減少。總括而言,經濟環境愈差,ERB的財政狀況愈差。而且,現時ERB的課程有一半是「就業掛?課程」,主要給失業人士就讀,培訓時間遠比在職人士讀的「技能提升課程」為多,吳家光指,成本上,前者可以是後者的6倍!現時失業率只有3.3%的低水平,就業不足率亦只有1.6%,當經濟周期步入衰退,8億的開支上還要加上多少千萬,甚至多少億?回報的5厘又會餘下多少厘?這些問題,財政預算案沒有解答,不,根本是不想解答。
拉入敗政深淵
翻開ERB這幾年的年報,年度總綜合收益由2009年的正3億1600萬,3年後的2012年變成負7億2600萬;總資金及負債由48億跌到只有29億,不禁為ERB抹一把汗,擔心何時墮入「財政懸崖」。
最簡單直接支持ERB營運的方法其實可以由財政預算案直接撥款,但無奈地,財爺最「買斷」對其的財政責任,選擇了以種子基金撥款這低效率的方法。「ERB過去的做法是一直把基金的絕大部分作風險低但回報率亦甚低的半年定期存款,相比過去十年外匯基金投資回報平時約5厘低得多。」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經濟系教授,同時是《信報》<經濟3.0>作者之一的徐家健向記者解釋這注資方法效率低的原因:「僱員再培訓局不是理財投資專家。」注資脫離了外匯基金的5厘回報後,以私人投資市場為例,普遍先要收取行政費1%,即是未見回報,「先要打1億5,000萬元大板」。所以吳家光所說5、6年後問題不大,其實過於樂觀,因為事實上就算經濟環境好,7億5,000萬的回報扣了1億5,000萬行政費,只餘下5億,收入根本不足以應付開支。問及吳家光,用種子基金形式注資,是否沒有效率的舉動,他說:「撥款不是我們局的職權範圍。」令人聽上去心感無奈,難免被人懷疑,財爺所說的「長期支持該局的工作」,其實把150億與ERB綁起來,一起掉進長期的財政深淵。
儲起穀種捱肚餓
現時流行講正能量,鼓勵說多一點正面的說話,就像今年3月ERB主席梁永祥所表示,希望可以找一間可靠、「最好唔使收大額管理費」的機構作投資,投資組合又要有長期投資、具流動性、可隨時套現的產品,每年又有5厘的投資回報。對,始終不能抹煞他們成功尋找理想投資方法的機會。時隔5個月,今日ERB應該想出一個不俗的投資方法吧?「外邊的經紀就要收錢,」行政總監吳家光竟然說:「所以積極看看放在金管局的外匯基金中,那兒不收費,回報按以往也有百分之五。」甚麼!沒有150億注資,金管局本來就可以把金額放在外匯基金作策略性投資,再將ERB開支算入每年度的財政預算,不用「除褲放屁」,繞一大個圈走回頭路,現在變相媽媽給大利是孩子花,轉頭孩子交回利是錢給媽媽放在銀行一樣,這還算得上是零用錢、注資嗎?
當然,其實ERB現時還未決定如何投資,放到外匯基金只是其中一個考慮方案,不過如果真的這樣做,無錯,ERB不是專業投資者,把錢放回外匯基金,造成的浪費比在市場投資少,「但此舉不但反映了種子基金的多餘,實際上種子基金比多餘更糟,」徐家健答道:「原因是之前提到這個一次過撥款方式使以後的營運欠靈活性和監察缺透明度。」150億,外匯基金賺多少,ERB就只可以花多少,仍然不可「食穀種充飢」。
「基金預算案」
ERB其實並非一所正式的培訓機構,按吳家光的說話:「我們自己不做(課程)的根本上,我們撥款,找別人做,給人錢,買人家的課程;第二個就監察他們,看他們做得好不好。」ERB的作用只可以說是統籌、撥款和監察,委任約115間培訓機構提供培訓課程,基本上可以理解成「外判」課程,而面對培訓進修市場林林總總的私人、資助學院,ERB無錯可以幫助低學歷、新移民等擇業條件低的人士提升技能,增加受聘機會,但對於一些非基層工種,ERB的課程擁有競爭力嗎?「我不肯定每年花近8億元的再培訓計畫,其中有多少億是掟了落鹹水海,」徐家健於《信報》撰文指:「但我肯定沒有人知道答案。」
姑勿論年花8億於推動基層就業是否划算,現在財爺再豪擲150億,令人感到問題不是他「應使不使」,而是「不應使反而使」,一時水浸,有錢不知怎樣花,慌亂起來,把「財政預算案」變成「基金預算案」,徐家健說:「財政司司長可能見於取消外傭後ERB失去收入來源,又正值政府『有錢無掟洗』,於是想出種子基金這個方法吧。」「大拿拿」150億、關愛基金又注資150億,為何不將這兩300億元同以注資的方式,放在外匯基金投資,以5厘約15億的回報回饋貧苦大眾,例如長者服務基金、或減輕?房戶的經濟困境,再把ERB納入經常開支呢?無奈財爺為了「做盤靚數」以證明自己不是守財奴,把「不應使」曲解為「應使」。
歷史「大罪人」
吳家光在《Recruit》所撰的文章就曾以水桶盛水來比喻知識技能,而這個水桶是漏水的,走得愈久愈遠,水漏得愈多,滿滿的一桶,現只剩下半桶水,「如果沒有適時添加,恐怕沒多久就要耗盡了。」他寫道:「我們既要有為半杯水而高興的正向態度,同時也須為只大半桶水而及早籌謀。」
ERB的「水桶」漏剩20多億,現在突然來個大「水彈」,令ERB有點措手不及,按上文的分析,「水彈」提供的「流量」回報不足以補充「滲漏」,而會先「漏掉」20多億原本的資產,使總體投資本金下降,回報相應減少的惡性循環。20多億「漏」光了,150億可以花嗎?吳家光答:「如果要用,要先向財政司司長解釋。」即要花絕不容易吧。不過,就算沒錢花的一日來臨,以ERB這法定組織的地位,吳家光並不怕,他說:「我又不擔心,培訓這事情,政府始終有承擔。我想政府不會說:『縮班吧!』這樣的。」即是過多三五七年,下一兩屆的財爺很可能要收拾這個爛攤子,除了要回應為何150億的投資回報不能應付每年開支;還要思考有甚麼方法真的可以長遠解決ERB的財政需要。無論如何,都是為財政司一職埋下計時炸彈。
回想陳?宗的說話:「歷史會證明,(財爺不想用錢)是一個香港大的大問題,甚至說得白一點是大罪人。」可能沒有說錯。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