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社企經營之道

社企經營之道

  • 11 Jan 2013
魚的糞便隨水流至沙律生菜的根部,長得又快又健康。
魚的糞便隨水流至沙律生菜的根部,長得又快又健康。
魚的糞便隨水流至沙律生菜的根部,長得又快又健康。
魚的糞便隨水流至沙律生菜的根部,長得又快又健康。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當中「法」指的是順從。任一個人、一個團體能力再大,也要知環境,守規則,方可做到「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然而營商之道,一曰需求,二曰成本,三曰利潤。這種以利潤極大化作為方針的「道」縱能達致目的,卻是「霸道」,產生不理性消費主義、剝削員工、破壞環境。在自由、資本主義忽略下,志願團體擔當補充角色,成立非牟利機構(NGO),提倡節約、保障工人權益、維護環境,但缺乏商家眼光和效率,亦礙於政府撥款或籌款使然的低靈活性,它們像「燒銀紙」一樣耗資,仍無法解決商業上遺下沒完沒了的問題。這個模式失衡,天秤早已朝商家傾斜,NGO的作用就是不停加大注碼,亡羊補牢。以嶄新思維作為經營模式的社會企業(社企)正在商業與NGO間「緣督以為經」,既不與商家硬碰,亦不切斷NGO這張社會安全網,而選擇在兩者之間游刃有餘,為員工、企業、社會、地球「養生」。


身處兩極之間

社企的潮流源於英國,其後風氣就如維多利亞時代的戰船一樣駛遍全球,在世界各地插滿旗幟,單在香港,就已經有超過300家。其定義沒有一個具體客觀準則,簡單地理解,社企就是以商業作為營運模式,以服務社會、解決或舒緩社會急切問題為目的的團體。舉一個類似卻不能算作社企的例子:廢紙回收公司以低價買入廢紙,加工後變成有用的紙張後以較高價錢賣出。看上去是一項環保回收工作,卻沒有對廢紙問題擔起負責任角色,兼對員工利益、加工過程中廢水處理忽略,這只能看作是一個商機。概念上,商家也會做慈善、斥資保護環境等,但這種品牌宣傳作用,只是其利潤極大化目的的過程和手段;相反社企將利潤作為支持社會服務的方法,目的是提供優質社會服務之餘,亦能享有理想的利潤。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作為商家的對立面是NGO,社企站在兩者之間,既重社會服務,亦重利潤。


女神「Harmonia」

的士走過八仙嶺彎彎曲曲的山道,在鶴藪圍村村口落車,再依山路走。路依小溪而建,樹木環抱.十幾分鐘後,穿過兩旁樹木,來到「川上農莊」,腳跟下左方是一片漁塘;中間是一大片菜田;右方有一間小屋,出面坐著3位少女在談笑。可能誇張了,卻不失實,在清爽涼快的天氣下,這片農莊對於城市人來說,仿如「世外桃源」。走到3位少女面前,看見桌上放?幾瓶像護膚品的東西,便問有甚麼好介紹。很快,她將青瓜爽膚水、木瓜美白面膜、洛神花唇彩、薄荷洗頭水、薑製護髮素全放到桌上,如數家珍地介紹,和談談一切的起源。


她看過短片《Story of Cosmetics》,講及每個人也用的個人護理產品其實包含了很多有毒甚至致癌的物質,聞起來自然、「好像有效」的中藥味,只是石油副產品。化學物質流入水源後,不可自然分解,海洋生物吃了之後,位處食物鏈頂層的「萬物之靈」連海產和化學品生吞活剝。「純粹有心,」Kaya說:「所以一直尋找有甚麼材料、技術可以令整件事成事。」最終她巧遇鄭營啟(Jack)和Connie,由Jack提供廚餘堆肥種成的有機作物作材料;以讀中醫的Connie?手研發工作,加上另一位女成員「王子」的幫助下,製成桌上5種100%天然的護膚品,不會引起敏感,不會遺害自然。她們將品牌起名為「Harmonia」(希臘神話中和諧和協調女神):「人與自然之間要和諧共處。」


「道法自然」

桌上的護膚品是「Harmonia」製成品的終點,卻是「秋風」創辦人鄭營啟(Jack)養蟲製堆肥的其中一個起點。Jack首先帶記者和攝影師到一間被網包圍的小房間,?頭散布靜靜地伏在植物葉上的黑色有翅小蟲黑水虻。黑水虻出生後只有7日壽命,花頭兩日尋找伴侶,第3日交配,第4日產卵,生產完畢後很快便會死亡,屍體富含蛋白質,可以餵魚。像Jack所說,他們趕時間「結婚生仔」,出生後又不會再進食,不如蒼蠅一樣吃完糞便再吃你的食物,又不會在人的臉上「歇腳」,所以牠們一樣大量繁殖,卻不是一種傳染媒。


每一次排卵,孵化出來數以十計至過百計的幼蟲。Jack用手指攪一攪房間外一個小小的玻璃瓶,碰一碰形態像蛆,顏色較深的黑水虻幼蟲。牠們正使勁地蠕動,吃那小小瓶子?的廚餘。這只是小兒科。他事後用手提電話播了一段影片,兩條魚被5,000條幼蟲包圍,只需18小時便把所有肉吃完全,剩下乾乾淨淨的一副白骨;只需5小時便吃了一個漢堡包。牠們只吃腐肉,而且胃口極大,吃得多,自然拉得多,吃足一天,其糞便就是有機肥料,相較之下,單純將廚餘堆積起來,需要一個月才可轉為堆肥。現在附近一間學校所提供的廚餘已經有100公斤,「一日而已,第二日又來。」他說:「如果有需要,還有100間我可以隨時收集。」所以那間房和那幾個小瓶只是一個樣辦,他說:「這?只是『實驗室』,讓大家知道這是甚麼一回事,還有很多商業秘密。」可惜不能一見萬蟲鑽動,飢不擇食的震憾,反而讓他平反電視台說他的蟲偏食,只吃肉不吃素:「其實無?播錯了。」


蟲糞撒落田上,種成有機蔬果,製成「Harmonia」的護膚品,或自吃,或出售。記者咬一口青瓜,清爽又好味,只欠些調味。殺死過盛的幼蟲,磨成粉末又能製成蛋白比例達40%的蟲粉,用以餵飼漁塘中營養價值極高的寶石魚;魚排出的糞便經管道流到水種沙律生菜的根部作為肥料;人吃下這些有機魚和菜後,就算吃得多乾淨,總有廚餘,也就是黑水虻幼蟲的食物,再次讓他們好好培育這片農莊的生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的不爭,隨形而變化,滋潤萬物的特性正好體現在「秋風」、人、自然環境間協調和適的關係。Jack最近極力向學校推銷「魚菜共生系統」,和提高處理廚餘的效率:「要將高質素的廚餘飼料賣回內地,才可有足夠基數處理香港3,000多噸的廚餘。」要整理數以噸計廚餘可能仍然遙遠,但對於由研究到動手到今日所投資的10多萬元,他說:「現在是收成的時候。」


社企中的典範

如果將「秋風」定為社企與自然環境融合的模範,那麼「黑暗中對話」就是商業與社會服務完美糅合的典範。體驗館在2010年2月開幕後短短半年時間就做到轉虧為盈,兩年時間甚至追回投資的成本;由初時的10位同事增加成今日80多位。社企經營模式不同一般企業,在集資、成本上均處於一個不利的狀態。首先股東不想自己做虧本生意,況且社企概念在香港始終不為人所熟悉,成功而有名氣的社企例子可謂絕無僅有,要股東花幾十甚至幾百萬在一個懷疑的項目上實非易事,所以「黑暗中對話」集資400多萬的過程可謂異常艱辛。由於體驗館提供一個全程完全黑暗的旅程,由視障導遊帶領參觀者走過不同的場景,模擬失明人士所面對的處境,所以紅外?監察系統、消防、隔音等系統非常昂貴,加上視障同事出席活動均要包車,增加行政成本。縱使看似經營困難,但憑藉創意、體驗失去視力作招徠,以及出色的推銷團隊,情況就在短短幾個月間扭轉了。「賣黑暗,沒有人知道人說甚麼,」「黑暗中對話」總經理彭桓基(Antony)說:「但有最重要的一樣東西:口碑。」


亦與一般社企不同,一般社企是為了解決一些出現了的社會問題,它們可以是提供專業哀傷輔導及生死教育的「心繫心生命輔導及教育服務」;可以是提倡素食,推廣健康、環保生活模式的「綠色星期一」;可以是提供一個全面的課後活動教育計劃,解決香港嚴重貧窮問題的「遊樂道,無窮天地」,但這些社企均是單一「點對點」地解決某問題,而「黑暗中對話」除了幫助視障人士重拾自信,將他們從弱者的身分轉為勞動人口,亦透過他們帶領健視人士體驗黑暗,從而改變健視人士對視障的看法,甚至啟發人生的正面思考。「黑暗中對話」不是由社企的一點,解決視障人士生活問題的另一點,在過程中更?發了參加者這第三點,這是「黑暗中對話」的特點,亦是成功之處。「娛樂的商業價值出現,你來玩,是覺得這?好玩。」Antony補充說:「以Fun行頭,再加入社會價值。」


他所說的口碑,不光是其背後意義,也是趣味性的「看不見東西的感受會是如何?」、「暗中生日會」;和眾多歌星獻唱,娛樂性的「暗中作樂聲演會」。說這是社企的典範,亦不光說它能夠賺錢,亦在於根本不覺得它是社企。「不要覺得要去故意找社企,」他以經營社企餐廳作例子:「當你發現很好吃後才偶然發現原來是社企。」始終社企仍要面對商家的競爭,消費者亦理性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單靠如NGO「為人民服務」這口號作招徠,就如攤開手板跪地求憐,很快餓死於競爭林立的街頭。他說:「好玩、得意、潮,社企要做個Fashion出來。」這就是除了面對成本,商家對消費者需求貼心外,社企要突圍的最大挑戰,卻是「黑暗中對話」一直不偏不離,能夠「緣督以為經」的成功之道。


重燃死寂產業

經營企業難,社企更難,因為眼光要準,甚至要在死寂的地方找出有價值的東西使用,但只要眼光準繩,隨時拾到寶物,將一班被淘汰了的員工和產業起死回生。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隨製造業發展而起飛,養活過兩、三代香港人,獅子山下香港的拼搏精神由始發光發熱。好景不常,八、九十年代,知識型經濟氾濫,工廠紛紛移至成本較低的內地,遺下十室九空的工廠大廈,以及為香港繁榮出過血汗的的熟練工人。他們或失業,或轉行,總之其低學歷讓第三產業踩在社會低層。然而社企「L Plus H Fashion」(L+H)的出現,卻將這班「寶刀未老」的紡織業員工重新發掘,摒棄以往以量為準的規則,轉而以質取勝,成功打出香港,得到世界大型品牌的青睞。


「八、九十年代社會沒有討論,製造業北移時充分利用了北移的條件,」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教授呂大樂解釋L+H能夠將紡織業重回香港的原因:「但沒有考慮到過程中有沒有甚麼高增值的行業其實可以留在本地,繼續走高增值路?。」當年製造業北移珠江三角洲,原因不外乎內地的廉價廠房和工人,能夠讓商家進行大規模生產,以低成本和高產量帶來盈利,但論品質,始終未能製成高端產品。L+H銳利的眼光就是看準這一點,以「織出尊嚴」作為核心價值,為一群被淘汰、技巧卻仍然高超的工人重拾所長與自信;為低學歷的年輕人提供向上流動的發展空間,巧妙地將香港的隱藏優勢對照珠三角的缺點,找出企業和員工的出路。呂大樂反問了一個珠三角紡織業做不到的問題:「如何做到歐美大牌子開單給你做呢?」


就是對質素的要求,在L+H董事何靜瑩每句說話、每個表情皆充滿自信的介紹下,記者看到了見過最整潔光猛的工廠廠房。員工周遭沒有垃圾雜物,連短短的?頭?尾也收拾好。如果想喝杯水,請停下來,到茶水間的架上幾十隻杯中找回自己的,喝完水才回來工作,就連廁所也乾淨非常。這種重規則的運作模式是懶散、苟且難以滋生的地方,也就是L+H辭退兩名富經驗但保守的廠長,實行「老中青混合管理方法」後,能夠以質素取勝,接到歐美大品牌訂單的原因。當然其產品設計,配合高科技、精密紡織機器亦是成功因素。當這批中年的熟手工人退休後,下一批員工從何而來呢?紡織業工人不論學歷,所以L+H是學歷荒漠中的綠洲,雖然地方不大,卻是他們發揮所長的好地方。


營商「大道」

城市大學市場營銷學系教授周南在其著作《要錢還是要命 道德經的?示》中寫道:「大道至簡。『順利』是『順』在前,『利』在後,兩者的層次一目了然。做品牌如果想『順利』,必須『法』(順從)道(良心,本),才能『長生』(賺錢,末)。」惟一不認同這句的地方是「道(良心,本)」,因為在資本主義的營商規則下,「道」就是低成本,利潤極大化。社企的出現才將這種「道」重整,重新發現企業的「良心」和「本質」。無論是「Harmonia」、「秋風」、「黑暗中對話」,還是「L+H」,正以一種傳統企業所沒有的創意和眼光,在舒緩社會問題同時找出當中的商機,非製造浪費與破壞,而是返回供應應付需求的根本。今時今日,成功企業的定義就是賺多少錢、佔有率多大,到底何時才將其定義為對員工、社會、環境、企業利潤本身達致平衡共嬴?做到這點,就是企業、人類與環境之間做到如本文開首所述:「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的「大道」。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