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進退失據 永不言休

進退失據 永不言休

  • 20 Jul 2012
於2011年年尾,香港獲世界經濟論壇評為「金融發展指數」全球最高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今年初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或地區」第8位;浸淫在這些榮譽的同時,0.537的堅尼系數卻反映了這座商業城市的貧富懸殊情況極為嚴重。


香港人的退休生活可以憑藉豐足的儲蓄和精明的投資而安享晚年;然而在另一邊廂,在接近100萬老化人口中,卻有3分之1,大約30萬名老人家在貧窮?之下掙扎生活。


這就是香港繁榮背後「血淋淋」的一面。


在街上,我們不時會看見銀行門口貼上財富管理計畫的廣告,無論是教育還是退休,廣告中的人都面帶笑容,有些更在藍天下遠眺未來,一副滿足的樣子。有一天,記者經過一個公園,一位穿Polo恤和黑色西褲的老伯打翻了膠水樽,水瀉滿一地,而在眼前的食環署外判清潔工就破口大罵,罵了兩分鐘,最後顯得有點過分理直氣壯地擲下一句:「鬼叫我窮,要工作?沒辦法啦!」


最新一期《HeadlineJobs職場滿意指數》探討了55歲或以上員工對工作和退休年齡等問題的看法,當中一項有趣的發現,原來打工仔隨?年齡增長,反而傾向延長工作生涯。調查中46%處於退休年齡(55-65歲)的打工仔,認為自己在此段期間後仍有能力繼續工作,能做到64.4歲,15%更計畫於70歲後才退休;然而54歲或以下的打工仔,卻期望在60歲便退休。


在香港370萬的勞動人口中,這群年長的打工仔佔了14%,比2001年的8%大幅增加,而根據勞工及福利局調查估計,到了2018年,這比例將會升至19%,而且比例將會持續上升。


續HeadlineJobs的調查中,他們的工作滿意度是56%,與一般打工仔的58%相若,惟獨對福利、薪酬、就業保障方面較為不滿,福利的滿意度僅有36%人感到滿意,反映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除了留意接班人的問題外,更要謹慎處理醫療保險、退休計畫等問題。誠如HeadlineJobs.hk行政總裁陳筱芬博士表示:「雖然大多數公司都希望聘請一些年輕及有拼勁的員工,為公司帶來新動力,但是55歲或以上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和價值不可忽視。他們的經驗、能力及對公司的忠誠,絕對值得公司以另一角度去訂立一套長遠的僱員培訓計畫。」除了貢獻和價值外,他們也較為忠心,打算留守公司10.5年,比35歲以下年輕力壯的員工多5年。


然而以上數字未能反映背後殘酷的一面。根據富達國際的調查,港人預期退休所需的目標金額在2010年是416萬元,但在去年,已上升至442萬元;而認為儲蓄得到的實質金額,卻由315萬下跌至302萬,即香港人退休所需金額與現實儲蓄的差距,在短短1年間由100萬上升至140萬,當中近半受訪者預期儲蓄不足支持20年的退休生活。


香港固之然有不少儲蓄豐足,生活優悠的退休人士,但無可否認也有數字顯示,生活在貧窮?下的長者正逐年增加,他們大半生營營役役,為糊口而拼搏,手停口停,無甚積蓄,在退休後竟得不到安逸的生活,只能在物價騰貴和38,000元資產限額的條件下領取2,820元的綜援和1,090元「生果金」,共3,920元「月薪」度日。現時領取綜援的個案中,長者個案達154,000宗,佔所有個案56.1%,反映長者貧窮問題嚴重。為此,有不少老人家在「退休」後選擇繼續工作,直至做到身體狀況不許可為止。


其中一個是66歲的梁志(化名)。


孤獨終老的保安員

梁志現在是一名住宅大廈的保安員。過了幾十年的行船生涯,他不經不覺踏入60之齡,體力已不足應付繁重的水手工作,於是和不少年過半百的人一樣,轉行至低技術、低勞動力的保安員工作。可是到了65歲,他工作的商業大廈以年老為由將他辭退,惟有轉到現在的住宅大廈工作,以時薪28元繼續擔任保安員。


他以往有吸煙的習慣,雖然幾個月前已經戒掉了,但呼吸系統已經受損了,始終未能亡羊補牢,他說:「除了工作和睡覺,其他時間便花在看醫生。」他在5年前離婚,9歲大的兒子跟隨母親居住,大約7千元的月薪中用了2千元在贍養費上,剩下的5千元還要應付?房房租、醫療、交通、飲食等必要開支,而且公司沒有提供任何福利。


訪問的時候每當他咳嗽,便拿起身邊的一杯濃茶,呷上幾口,說句不好意思。「最多做到明年67歲便退休,身體支撐不了。」他說:「到時惟有拿綜援,沒有辦法。」梁志只是接近30萬貧窮老人的小縮影,而且,數目正因「嬰兒潮」的來臨而增加。


安享晚年的義工

當然,退休的生活不是一定如梁志般貧窮而孤獨,也有不少在晚年享受閒適自在的生活。


在10多年前,50多歲的陳太便退休了,她們一家5口居於供款完畢的自購居屋單位,不時與丈夫到內地和東南亞旅遊。她以前在姐夫的木架廠工作,每天不停重覆用力踏下類似「斷頭台」切木機的腳踏,把一條一條實心木切割成指定長度。長年累月的工作使她兩邊腰和腿過分勞損,某天終於支持不了,需同事召喚救護車到急症室,而且幾乎要進行有機會弄至下半身癱瘓的手術,雖然最後情況樂觀,不用做手術,但她還是說:「其實我都算幸運,」她攤開一隻手掌,以另一隻心比劃作刀,說:「我外甥切木時割斷了好幾隻手指。」


她和退休前當中港貨櫃車司機的丈夫每天辛勞工作,養大了三名子女,雖無甚積蓄,但憑?子女每月的家用和少許的投資,足以應付日常家庭開支,於是陳太每天便會到附近的社區中心當義工,一時把五顏六色的小膠珠穿成小狗與小貓,為中心賺取微薄收入;又不時在中心的飯堂幫忙餵弱智人士食飯。「幫到人我最開心,」她說:「但因為最低工資,不少老闆辭退了他們(弱智人士),他們全部又再回到中心,這令我最不開心。」


全民養老 可圈可點

比起歐美諸國,香港作為最自由和崇尚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退休保障政策力度一向較弱。雖然在2000年尾實行強積金計畫,但其計畫一直為人詬病,除了行政費過高,蠶食供款本金外,加上最近受到環球經濟影響,基金表現亦強差人意,因此不少人恥笑政府推出了一個「年年蝕」的退休保障計畫。根據香港投資基金司今年5月底公布的「強積金表現排行榜」,433隻保守型投資基金過去1年就錄得平均半成的跌幅;高風險的更達兩成。就算幸運地,投資沒有損失,也跑輸通脹。雖則「強積金半自由行」計畫最快本年11月實行,但不少市民對此認識淺薄,難以有效作出投資策略,帶來可觀收入。


因為強積金投資表現失敗,加上貧窮老人人口不斷上升,不少政黨也高呼盡快實行全民養老金。立法會人力資源事務委員會專員李卓人建議政府設立每月3,500元的全民養老金,讓老人有尊嚴地生活。


然而全民養老金一定是好的嗎?從外國的例子可見端倪。以債務接近崩潰的希臘為例,超過600類工種的退休年齡是55歲,並且在退休後每月可領原收入8成長俸,如是公務員,更有大量津貼和獎金,過世後,子女亦有權領取來自政府的養老金。這種徹底「老有所依」的政策,便是令希臘經濟快速崩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還有一個比較正面的例子。美國的退休保障由政府發放的養老金、企業發放的退休金、個人養老保險三部分組成,值得留意的是,這三部分均會以基金形式投入投資市場,以求做到起碼保值的效果。然而當遇上金融危機時,投資可能虧損,基金便不能達致保值,但起碼減低了貧窮老人出現的機會。


在社會對全民養老金呼聲愈來愈高的氣氛下,政府有意推行特惠生果金,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並稱之為勢在必行,期望在下年初實施。政府可視希臘為教訓,以美國為方向,在退休保障計畫的大藍圖中找出平衡點。但推行了12年的強積金政策成效極差,我們還應該對政府另一項退休保障政策存有信心嗎?可是愈是拖延問題,情況將如唐英年競選特首時所說的一句話:「老人家唔等得。」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